最容易被忽略的 6 样“开封短命”物品,开封后保质期无效,别轻视

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都习惯第一时间查找瓶身那串“保质期”,认为只有在保质期内才是安全的,其实,这串数字只在“没开封”时算数;一旦开封,保质期就基本作废。


今天把最容易被忽略的 6 样日常物品一次讲清,看完赶紧在家看看是否有物品已经在有效期内过期了。

1.大桶装水
标签写 30~45 天,那是没开封的期限。只要开封后安装到饮水机上,第 3 天起细菌开始爬坡,第 7 天就可能超标。建议开封后 7 天内喝完,超过 3 天就烧开再喝。


2.食用油
18 个月保质期是“封口袋”里的故事。开封后天天接触空气,2~3 个月就会出现“哈喇味”,那是油脂酸败的信号。家里人少就买小瓶,开封后写个日期贴瓶身,提醒自己 90 天内用完。

3.眼药水
小小一瓶 10 毫升,开封后 4 周内必须用完。滴口反复接触空气和睫毛,会悄悄长菌;超过 4 周别再往眼睛里送,宁可丢掉。

4.蚝油
高盐高氨基酸,开封后却最怕“室温+频繁开盖”。厂家实测:冰箱冷藏可放 90 天,室温 25 ℃ 只稳 30 天。建议买小瓶,用后立刻放回冰箱。

5.奶油(植物或动物)
奶油最怕温度起伏。开封后冷藏最多 7 天,表面一旦发黏、发酸就要整盒扔;冷冻虽可延长,但口感变差,孩童、中老年人肠胃弱,还是现买现吃最安全。

6.奶粉
罐身写 18 个月,是包装没撕开的状态。开封后接触潮气、人手勺,30 天内吃完最保险。每次取完立刻盖紧,内有包装袋尽量挤出空气,可再延长 1 周。


温馨提示
o 食品尽量买小包装,宁可一月买两次,也别半年吃(用)不完。
o可把开封日期写在便利贴,贴在瓶盖、罐身最显眼的位置。


总结一下

别让“保质期”三个字骗了咱们,记住:开封那一刻,倒计时才真正开始。大家还知道有哪些?欢迎补充。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